返回

邓小平: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02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谈;邓小平、卓琳参观毛泽东、朱德等居住的地方,感慨万千,他对随行人员说:“要告诉我们的同志: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,应当发扬,传统丢不得!”

    北京中南海毛泽东的室

    毛泽东独自在室内缓慢而又吃力地踱步。

    吴秘书紧随其后,焦急地:“主席,该休息了!”

    毛泽东:“不!再不活动啊,我就真的快到马克思那里报到了。”

    吴秘书:“不会的,主席一定会长寿的!”

    毛泽东:“你呀,也学会对我说好听的了!七十三,八十四,阎王不叫自己去。再过几天,我就虚岁满八十了,离孟子去世的八十四岁没有几年了!”

    周恩来走进一看,急忙上前扶住毛泽东:“主席,快坐下。”

    毛泽东:“你也活过了孔子的年限七十三岁,可这内政、外交,政治、军事,还有这停不下来的‘文化大革命’……”

    周恩来:“请主席放心,我的精神很好。”

    毛泽东:“一个人是要有点精神的!可也不能光靠精神过日子啊!”他坐在沙发上,从茶几上拿起一封信,“恩来,这是谭震林同志写给我的信,他是属于井冈山头的,虽有一时的错误,但还是好同志,应该让他回来。”

    周恩来:“我赞成主席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毛泽东:“那就请汪东兴他们办一下。”

    周恩来接过信:“我去落实。”

    毛泽东:“这一年来,受林彪他们迫害的老同志多数都回到了北京。我还听说,小平同志上了井冈山,很有些收获。”

    周恩来:“他现在又去赣南中央苏区参观了!”

    毛泽东:“好嘛!让他多看看当年创业的艰难,听听江西老表说些什么,对他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有好处的。”

    瑞金街头

    挂在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播放着《大海航行靠舵手》。

    街道两旁的墙上刷着大标语:“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,把‘文化大革命’进行到底!”“抓革命,促生产”等。

    邓小平、卓琳在老尤的陪同下走在破旧的街道上。

    街道两旁站着很多看热闹的男女老少,他们在悄悄议论。

    邓小平、卓琳的身后有十多个红小兵,他们又说又笑。

    老尤:“你是我们瑞金四十年前的老书记,可我们还是没有像样的东西招待你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不用招待,今天中午就去你老尤家吃饭。”

    老尤犹豫地:“这……不行,县招待所已经准备好午饭了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今天中午,就是省接待处准备了饭也不吃!”

    卓琳:“他来瑞金前就对我说,一定要在当年的房东老尤家吃顿饭。”

    老尤家的院子

    邓小平、卓琳和老尤坐在天井的竹椅上,卓琳淘米,老尤择菜,邓小平抱着竹筒烟具不停地吞云吐雾。

    老尤:“看样子,你很快就回北京了,是吗?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是的!中央通知我近期回京。可一想到就要离开呆过三年的地方,心里又舍不得,等过了春节再走!”

    老尤:“虽说我为老上级回北京高兴,可我这个当年的通讯员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为你们送行,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啊!”

    卓琳:“他看着当年战斗过的老区人民还过这样的苦日子,心里更不是个滋味啊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不说这些了!我记得三年困难的时候,你在北大读书的儿子尤才告诉我:你的父亲―我的老房东宁可自己饿肚皮,也要把自己家的粮食交给国家。”

    老尤:“是的!那时,他不知从哪里听说毛主席饿浮肿了,就急了,回到家就把家里的粮食交给了国家。”

    卓琳:“他老人家受老邓的牵连了吗?”

    老尤:“受了!他临死的时候对我说:当年,邓总书记住在咱们家,你给他当过通讯员,他怎么会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呢?不管老百姓怎么批斗你,也不准说小平同志是走资派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多好的人民,这才是党和国家真正的希望啊!”

    卓琳:“你的儿子尤才在做什么?”

    老尤:“北大毕业以后分到科学院工作,可他一直呆在大西北,从不对家里说做什么,连他爷爷死都没回来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我告诉你吧,他在大西北搞卫星,搞导弹。”

    老尤:“你是怎么看林彪这个人的?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林彪这个人不能说没本事,但是个伪君子。现在,林彪垮了台,日子会好过些,就是还有几个人在胡闹!”

    老尤:“叫我看啊,他们也是秋后的蚂炸―没有几天蹦趾头了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好!我们就借老尤的这句吉言回北京。”

    将军棋大门外

    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停在门前。

    解放军指战员帮着往卡车上装东西。

    邓小平和卓琳从大门中走出。

    老罗带着

02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